仙村大岭农庄美食\荔枝柴烧的土鸡,香煎水库大鱼头,自磨山水豆腐,秘浸大海鲩,乡村土食 农庄九层糕 脆皮大肠头 山泉水浸大海鲩 香煎水库大鱼头 脆皮烧鸡 生烧土猪排骨 白切猪铮肉
联系我们
联系人:范亚玲
电话:020-82933388
传真:020-82930020
邮箱:dlnz@163.com
地址:广州新塘镇荔新公路仙村路段    网址:dlnzms.trade.114chn.com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特色推介 > 千年增城客家溯源

千年增城客家溯源

  • 2010/7/27 15:20:04

  据市有关部门统计,目前增在市客家居民已达30万之众,超过全市户籍人口的40%;在全市9个镇街中,均有客家人居住,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派潭、正果、小楼、荔城、增江、朱村、中新及新塘和永和、宁西等地区;在全市300个村中,纯客家村有90个,粤客杂居的有74个,合计164个,约占全市村落的55%。客家人迁入增在已经有千年历史,千多年来,客家人在增城的经济、社会等事业发展中,发挥出重要的作用,作出了巨大的贡献。 

    客家人入增已有千年历史  

    增城史前已经有人类活动,不久前在荔城街头百花林发现的古石器就是明证,但客家人迁入增城却只有短短的一千多年。 

    据新编《增城县志.人口卷》记载,较早迁入增城的客家人是北宋进士古成之祖父古望家族,于南汉大有七年(公元934年)从广东河源迁至福和古屋,距今约1070年。在明代,又分别有邓、潘、夏、罗、朱等姓氏客家人从外地迁入增城。可见,在明代以前,已经有不少客家人迁入增城。 

    客家人大批迁入增城,却是明未清初,这是被史学家称为客家人迁移第四次、第五次高潮期。编于清乾隆十九年(公元1754年)的《增城县志》记载了客家人明未清初入增的情况:自明季兵荒迭见,民田多弃不耕。入版图后,山寇仍不时窃发,垦复艰难。康熙初,伏莽渐消,爰谋生聚,时则有英德、长宁、龙川等县人亦悄悄至。当清丈时,山税之占业浸广,益引引嘉应州属县人杂耕其间,所居成聚。面杨梅、绥福、金牛三都尤多。在这一时期,迁增的客家人有数十姓之多,来源既有江西、福建等外省的,但更多的是来自粤东、惠州及粤北等地的客家人,基本奠定了今天增城客家人分布的格局。 

    三大语种齐集特色明显 


    据广东省和香港两地客家人文化专家考证,客家三大语种程乡、长宁、杨梅在增城均有,这在全国客家人聚居区是绝少的,增城客家文化特色十分明显,是研究客家文化最理想和地区。据考证,增城客家先民主要来自梅县(旧称程乡县)、新丰县(旧称长宁县);程乡话以正果镇为代表,长宁话以派潭镇为代表;此外,在派潭个别村有一定数量杨梅话客家居民。由于三大语种齐集,互相交流,增城客家文化形成自己的特色,口语习惯与其他地方的客家人有一定区别,成为研究客家文化的宝库。 

    千年来,增城客家文化在保持原来的特色中,由于三大语种交流和与粤语交流,特色十分明显,主要体现在民居、山歌、狮舞等。增城客家民居由于与粤语居民交往较多,建筑有自己的特色,如目前广东唯一的七进祠堂等;增城客家山歌经过多年的发展,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——过山拉,这种客家山歌是其他客家地方没有的;而增城客家的猫头狮,又有别与其他客家地区的客家狮。这些特色客家文化,使增城客家文化引起了不少专家的重视,连韩国、日本及香港、台湾的专家也十分感兴趣,专程到我市考察研究。 

    客家人对增城发展贡献突出 

    千多年来,在增城的客家人对增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,一些杰出的客家人成为社会名流。 

    历史上,与增城有缘的客家人不少。国父孙中山祖籍是增城客家人,其祖先从紫金县迁至增城,后迁至中山;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据考证是增城派潭镇河大塘村人。增城客籍人士考上进士、在朝为官的也为数不少,如赖志熙、古成之等。在近现代,客家人对增城的社奉、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更加巨大。在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时期,共产党领导的在增城的人民武装,成员大部分是客家人,他们为增城人民的翻身解放流血牺牲,光照千秋;解放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,客家人在我市政治、经济中发挥了主导作用,为增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;客家人在增城发展史上,占据了重要的一页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,增城客家人将继续与和睦相处的粤语居民一道,为增城的发展出为,共同建设增城美好的明天,共同创造增城的逃煌。


中国114黄页   商贸通标准版